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凯发k8娱乐

文档序号:11048971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窗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窗式空调器电机的安装方式,需要配置电机支架,通过将电机固定于电机安装支架上,再将电机安装支架固定到窗式空调器的底盘上,最后将中隔板和后围板安装至电机的轴向两侧。然而,这种常规的安装方式所使用的安装零件较多,导致安装过程较为繁琐,电机安装的成本过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将电机安装于窗式空调器的中隔板上,不需要电机安装支架,以减小成本。为到达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以及呈前后向设于所述底盘上的中隔板、电机和风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风扇转动,所述中隔板的板面设有安装凸台,所述电机设有与所述安装凸台对应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具有自所述电机的外侧面朝前延伸出的连接板,以及由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沿所述电机的径向弯折形成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凸台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凸台通过螺栓、插销卡扣、过盈配合中的一种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中隔板设有三个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电机设有三个所述安装支架,三个所述安装凸台与三个所述安装支架分别对应连接。优选地,三个所述安装支架沿所述电机的周向的外侧面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中隔板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凸台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呈条状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底盘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电机后方的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供所述风扇安装。优选地,所述后围板的板面设有朝前伸出的支撑柱,所述中隔板的板面设有与所述支撑柱相对的限位槽,所述支撑柱插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间隔所述中隔板与所述后围板。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端面设有螺孔,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螺孔与所述通孔通过螺钉连接。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具有朝下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中隔板通过螺钉连接。优选地,所述中隔板还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其侧部呈条状间隔排布设置,或呈交叉状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中隔板上设置安装凸台,以及在所述电机上设置安装支架,使所述安装凸台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将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隔板上,以此可省去现有技术中用以安装电机的电机支架以及安装零件,其安装方式更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中隔板、后围板及电机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中隔板与电机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后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底盘31安装支架1a底板31a连接板1b围板31b安装板20中隔板40后围板2a主板41风扇2b侧板42支撑柱21安装凸台50风道组件22限位槽60顶盖23第一加强筋61折边24第二加强筋70蒸发器组件30电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结合图1至图3参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10,以及呈前后向设于所述底盘10上的中隔板20、电机30和风扇41,所述电机30带动所述风扇41转动,所述中隔板20的板面设有安装凸台21,所述电机30设有与所述安装凸台21相对的安装支架31,所述安装凸台21与所述安装支架31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箱体,所述底盘10安装于所述箱体(未图示)内,用以安装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制冷系统,所述中隔板20安装于所述底盘10上,用以将所述箱体内的腔室间隔分成第一换热室与第二换热室,所述第一换热室的上方还盖设有顶盖60,所述顶盖60与所述中隔板20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中隔板20围设成供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组件70以及风道组件50安装的安装区,所述顶盖60与所述中隔板20的连接方式将在后续中做具体介绍。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30为双轴电机30,所述电机30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室内,并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隔板20上,所述中隔板20上设有供所述电机30的前轴穿过的过孔,所述电机30的前轴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换热室内的风扇(未图示)连接,用以带动该风扇转动形成第一换热室的换热气流;所述电机30的后轴与所述第二换热室内的风扇41连接,用以带动所述风扇41转动形成第二换热室的换热气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中隔板20上设置安装凸台21,以及在所述电机30上设置安装支架31,使所述安装凸台21与所述安装支架31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将所述电机30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隔板20上,以此可省去现有技术中用以安装电机30的电机30支架以及安装零件,其安装方式更简单方便。请参阅图4和图5。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20包括供所述电机30安装的主板2a,以及自所述主板2a的侧部朝前延伸出的侧板2b,所述电机30安装于所述主板2a的中间区域。所述中隔板20与所述电机30通过成对的所述安装凸台21与安装支架31连接固定,所述安装凸台21与所述安装支架31的结构设置方式没有具体限定,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做相应的设置,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31具有自所述电机30的外侧面朝前延伸出的连接板31a,以及由所述连接板31a的一端沿所述电机30的径向弯折形成的安装板31b,所述安装板31b与所述安装凸台21可拆卸地连接。而所述安装板31b与所述安装凸台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螺栓连接、插销连接,或者过盈配合连接,亦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为了方便拆卸或安装所述电机30,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31b与所述安装凸台21通过螺栓连接。具体的,所述安装支架31设于所述电机30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板31a自所述电机30外侧壁朝前延伸出,所述连接板31a的一端沿所述电机30的径向弯折形成的安装板31b,所述安装凸台21自所述主板2a朝后凸设,所述安装凸台21与所述安装凸台21上均设有相互对应的安装孔,以此使所述安装凸台21与所述安装板31b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凸台21与安装支架31的数量不做限定,理论上其数量越大越有利于增强所述中隔板20与所述电机30之间的固定效果,但是,所述安装凸台21与安装支架31的数量较大,会相应地增加其成本及所占用的空间,综合上述分析考虑,为保证所述电机30在所述中隔板20上的固定效果较好的同时,尽量减小其成本,优选地,所述中隔板20与所述电机30通过三对所述安装凸台21与安装支架31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30上的三个所述安装支架31沿所述电机30的外侧壁间隔排布,所述中隔板20上的三个所述安装凸台21沿所述过孔的周向间隔排布,三个所述安装凸台21与三个所述安装支架31分别对应连接,以此设置,可加强所述电机30固定于所述中隔板20上的稳定性。请参阅图6。于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电机30通过三个所述安装支架31安装于所述中隔板20上,使得所述电机30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安装支架31作用于所述中隔板20上,尤其是对所述安装凸台21的周向的作用力更强,容易使所述中隔板20发生变形,因此,在所述中隔板20上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安装凸台21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3,所述第一加强筋23呈条状延伸设置,用以增强所述中隔板20的位于安装凸台21周向的部位的强度。此外,由于所述中隔板20上还安装有所述顶盖60,所述中隔板20需要承担所述顶盖60以及所述电机30的作用力,以此,所述中隔板20需要具备较好的强度,以避免所述中隔板20被压弯变形,因此,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20还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24,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24沿其侧部呈条状间隔排布设置,或呈交叉状交错设置。具体的,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加强筋24设于所述主板2a上,并沿所述主板2a的侧部呈条状间隔排布;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加强筋24设于所述侧板2b上,并在所述侧板2b的板面上呈交叉状交错设置。请结合图2、图4和图7参阅。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0上还安装有位于所述电机30后方的后围板40,所述后围板40用以供所述电机30的风扇41安装,即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室内的风扇41。进一步地,所述后围板40的板面设有朝前伸出的支撑柱42,所述中隔板20的板面设有与所述支撑柱42相对的限位槽22,所述支撑柱42插置于所述限位槽22内以间隔所述中隔板20与所述后围板40,从而避免位于所述中隔板20一侧的风道组件50或所述后围板40一侧的其他结构向所述电机30倾斜或移动,而影响到所述电机30的正常工作,以此设置,可替代现有技术中设置在所述中隔板20与所述后围板40之间的连接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连接件这样的独立结构,在后围板上设置所述支撑柱42与所述限位槽22插置连接,这种设置方式更为简单。显然,所述支撑柱42只要插置于所述限位槽22内,即可支撑所述中隔板20和所述后围板40,而为了加强所述支撑柱42在所述限位槽22内的限位效果,于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柱42的端面设置有螺孔,所述限位槽22的槽底设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通孔,所述螺孔与所述通孔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所述支撑柱42固定于所述限位槽22内,使其不易自所述限位槽22外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20与底盘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主板2a的下端部朝后延伸出一固定板,所述底盘10包括底板1a,以及自所述底板1a的周缘朝上延伸出的围板1b,其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盘10的底板1a对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侧板2b与所述底盘10的围板1b对应通过螺钉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20与所述顶盖60亦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顶盖60具有朝下弯折的折边61,如图8所示,所述折边61上与所述中隔板20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孔,并通过螺栓连接。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